据王晓红的研究,河南派因为与基督教神学有一定的联系,也被称为基督教儒学。
入主中原的游牧王朝推进儒学的积极性不亚于汉人王朝,游牧王朝给予孔子的封号至少与汉人王朝的封号平级,汉朝追封孔子为公爵,唐朝追封为王,明朝追封为先师(精神领袖),与之相较,西夏(党项藏族)追封孔子为皇帝(最高封号),元朝(蒙古族)追封为王,清朝(满族)追封为先师。比如,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发明的科举制实为鲜卑血统的隋文帝一朝所创,且由同样是鲜卑血统的唐太宗加以完善。
与唐朝的想象类似,元朝和清朝都认为自己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伟业,并没有把所辖之地分开看作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制(实则多制),因为中原传统的天命观和大一统概念对于元朝或清朝而言都是最有利的政治神学叙事,而只有成为大一统中国的合法传承之主,才能有效征用最大资源、最大权力和最大利益。魏特夫(Karl.A.Wittfogel)进而用征服王朝的概念来描述中国北方族群攻入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参见Karl. A. Wittfogel and Feng Chia-Sheng: History of the Chinese Society: Liao. Philadelphia: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49原版。饮食更是东西南北大综合,如此等等。[5] 西方史学常用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的概念描述蛮族攻占文明地区而建立的王朝。极致广域是元朝之地,西越葱岭,东临日本海,北纳西伯利亚,南至南海。
既然加入中国正统线索最大程度地符合元朝或清朝的最大利益,就很难想象元朝或清朝会拒绝对自身如此有利的政治资源和历史叙事。宋朝之前,进入中原的北方竞争者的胜利都比较短暂,而在宋朝时期却形成了长达300年的南北分治格局:辽(契丹)占据北部中国,地域大过宋,西夏(藏族)占据西北,北宋占据中原和南方,而当金(女真[满洲])取代了辽,把领地扩大到淮河一带,占有了中国的大半部分,尤其尽纳了作为天下之中的古中原。第二,要了解百姓的需求。
这是学术研究者应该明白的基本道理。第一,效仿古代圣王行事。新元墨学是什么东西呢?解先生通篇文章谈论的是墨学研究。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论语.学而)。
在哲学上,逻辑推理的贡献是其他学说不能比拟的。多元墨学是不可能存在的。
辞典通常是解释词义的工具书,我通读《墨学大辞典》以后,这一认知有所改变。孔子创造的儒家仁学,也对建立新秩序没有起到作用,被边缘化。解先生的文章实际谈论的是墨学研究的方法论。当然,孔学不是对殷商和西周贵族天命观的简单重复,他是从天命观出发,建立了一套仁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思想,继承了殷商和西周贵族之天命观。】,对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新墨家对墨子情有独钟,视墨子为本位,认为墨子话语最适合现代中国发展和社会实践,凸显承续墨子,贬斥他家。事实上,在中国所有的学说中,墨家的发展是最艰辛的。
用可以为任何体所用,只是各体之用有各自的特色,所以体之用是变化无穷的。而同时代的法家,因为代表性的土地资本家(地主)和商业资本家(商人)的利益,所以具有很强的斗争性,最后统一天下的就是法兵并重的大秦。
第二个是孔子的仁以克己复礼为总纲领。也就是说学说都有排他性。
第三,用上面的两条为依据,制定行政办法,用到政治方面,看是否对国家人民有利。新元墨学不等于新墨家。4、墨学的没落与封闭保守与贬斥他家无关,与自己的阶级基础定位和他学的排斥有关 墨学站在底层人民的立场说话,统治阶级(无论是旧的氏族贵族还是新的地主官僚集团)都不会喜欢墨学,这是墨学最大的时代局限性。孔子出生于贵族氏族家庭,是殷贵族的后裔。墨翟的新学说就只能叫做墨学,而不能叫做新元孔学。实际上,同一个学说也有不同的子体系。
墨家思想是手工业者(小资产者)的思想,所以我总说墨翟是工匠头。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儒家学说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说话的,是帮助统治者维护秩序的,只要儒家把心中的旧贵族换成新皇帝,儒学就会华丽转身。一句老话叫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有道理。
他认为命者暴王所为(墨子.非命下),即天命是暴君编造出来欺骗人民的。5、墨学的没落是官本位的没落,不是学术的断绝 说墨学没落,是站在官本位的立场上说的,因为墨学没有成为官学。
另一种观点认为,古代思想家创造灿烂文化,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墨家体现的是继承,新体现的是发展。有一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思想内涵有普适性和开放性特征,应继承弘扬。春秋时代的降在皂隶和贵贱无序孔子是阻止不了的。
学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提供世界观、基本立场和方法论的。这就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传统文化也有根,不能以倾向封闭保守的文化观,跟全球化地球村时代显有抵牾为理由断裂传统文化的根。
墨学的发展也应当如此。大约生在孔子死的前后,死在孟子生的前后。
在国学热的潮流中,面对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性转化的课题,学界观点百花齐放。比孔子稍晚,在战国初年墨翟创立了墨家学派。
比孔子稍早的邓析,和孔子同时代的少正卯都是早期的法家,儒法两家的思想从开始就是对立的。新元墨学禀赋兼容开放的学术新风和创新方法论特征,肯定墨学在当今时代的价值、意义、功能和作用,但不排斥世界其他各流派学说,主张以同情理解的情怀,使墨学跟世界多种多元优秀思想文化深度交融,巧借他山石,促进新元墨学的创造性转化和重生。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们在谈到墨家的没落的时候,总会忘记儒家在春秋战国以至西汉前期也曾没落。
它最引人注目的词条释文,是墨学研究方法论,探讨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性转化的课题。墨子就是这样在批判儒家的理论基础上创建墨家理论。
今日中国文化建设,不是传统的照搬与复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重生。进入专题: 新墨家 墨学 。
基于此,作为一个儒学研究者,我亦觉得有必要写出以下文字,帮新墨学平反。学说的生命,体现在对新问题能提出对应的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但学说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是不能变化的。
顶: 2踩: 2391
评论专区